
嬰兒乳臭未乾,但小寶寶口腔長期有異味,有能是生病的前兆喔!
口水流不停又愛咬咬
口腔期的寶寶偏愛吸吮手指、奶嘴、固齒器或是安撫毯,導致口內菌會在玩具上不當殘留,若是沒有適當的清潔,細菌增生,寶寶手指或是嘴巴接觸後,再吃入更多細菌。
有奶垢殘留,或是吃氣味比較重的副食品(比方說洋蔥 大蒜 咖哩),殘渣餘留在口腔造成臭味。
鵝口瘡
鵝口瘡其實是念珠菌(黴菌)感染,檢查時會發現口腔黏膜或是舌頭上都會有整片白斑,刮除還可能會流血;若是還在母奶親餵的媽媽,乳頭也要一起擦藥治療。
口腔潰瘍
腸病毒或疱疹病毒感染後, 嘴巴痛吃不下,更難做好口腔清潔。
蛀牙
牙菌斑堆積引起蛀牙甚至牙周病,細菌在口腔中滋生「作怪」,細菌會分解食物產生揮發物質,這些將成為異味來源。
鼻炎
鼻塞寶寶須長時間嘴巴呼吸,導致口乾,唾液分泌不足,會讓口中的細菌過度滋生;若是鼻竇炎,或是因過敏性鼻炎,常有鼻涕倒流,膿鼻涕本身就有味道。
胃食道逆流
半消化的食物甚至是胃酸逆流到口腔,與口水的細菌混合之後就會產生臭味 。頻繁溢吐奶的寶寶,要考慮胃食道逆流是元兇!
鼻孔內有異物
好奇寶寶們把小彈珠,或是玩具的小零件,甚至是食物塞到鼻孔裡,誤以為是鼻塞治不好。
口腔清潔正確觀念
1.每次餵奶/吃東西後以及睡前,都需要做口腔清潔,特別是睡前喝完奶,最少一天要一次。
2.還沒長牙前的小寶寶,一樣需要口腔清潔 。可用乾淨的紗布巾沾清水包住食指,或是矽膠指套刷 ,按摩牙齦舌頭、口腔兩頰,還能舒緩長牙的不適,以及讓口腔去敏感 。真的無法每餐都刷牙的話,吃完副食品或是喝奶後,試著讓寶寶喝一點水,稀釋奶垢殘留,也有些許清潔效果。
3.臼齒長出來之後建議用牙刷,可以挑選兒童適合使用的含氟牙膏以及軟毛牙刷
4.由父母幫忙或是指導刷牙。爸媽負有重責大任,有些大人蛀牙,跟寶寶親密接觸後,也會將口中細菌傳染給寶寶,因此家長本身也要定期檢查牙齒並接受治療。另外在上小學前,還是建議由爸媽幫忙刷牙,才能徹底清潔乾淨。
5.牙膏: 在會吐出漱口水之後,便可使用牙膏。別擔心,吞入少量牙膏對寶寶不會有大影響 。另外目前市售的潔牙噴霧,可能只有芳香劑作用,無法取代牙膏。
6.長出上下四顆門牙之後,可以開始練習使用牙線棒,要特別留意後面的大臼齒,最容易蛀牙。
7.長牙之後即可以看兒童牙科 ,每半年檢查蛀牙及塗氟。(健保給付全臺灣未滿6歲以下的寶寶,每半年可免費塗氟一次)